鲁西作文网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优秀作文大全XML地图 Tags标签 手机版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手机版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初二读后感:北京的春节读后感5_1000字

初二读后感:北京的春节读后感5_1000字

时间:2021-11-15 | 作者:鲁西作文网
听作文 - 初二读后感:北京的春节读后感5_1000字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
立即播放当前内容?
确定
确定
取消

1951年,老舍先生创作了散文《北京的春节》。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

1997年,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也创作了一篇《北京的春节》。对比阅读父子俩写于不同时期的《北京的春节》,颇有些意味。

从写法上来说。父子俩都从腊八开始,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但是各有侧重。

老舍先生详细描写了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四个日子里人们的活动。每个日子里,人们的活动有区别的,腊月初八,熬腊八粥、做腊八蒜;腊月二十三,送灶王;除夕,贴春联、祭祖、吃团圆饭;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正月十五,灯会。

舒乙从吃和玩两个方面来进行,腊月以吃为主,进入正月主要写了玩。他详细写了腊八粥的做法及文化意义;腊月二十三极富人情味儿的祭灶仪式;春饼的做法;以及正月里人们的游玩。

对比着读,不难发现春节的习俗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隆重而热闹;从舒乙的'文章中,依然可以看到春节的热闹,但是人们对吃和玩关注得更多。不同的侧重,让读者感受到社会变迁对习俗的影响,

从语言上来说,老舍先生的语调平实,充满着浓浓的年味和春节的欢喜。如,腊八粥。老舍先生这么说:“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他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舒乙这样写:“本来年底一切庄稼都收货了,好像要刻意展览一下全年收成的丰富多彩,便发明了这么一种腊八粥。”舒乙的句子有了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开始审视这些习俗。从这些句子中也可见:“最具戏剧性的要算二十三祭灶了。”“春节男女老幼都休息,一起放假,不过了初五不准动刀动剪,不准倒土,为的是让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彻底休息几天,多么人道!”

老舍先生所做的是描绘,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舒乙在审视,用学者的眼光,学者的笔触记录下春节中的这些人和事,在我这种普通读者看来,有一些疏离感。无怪乎,当我布置孩子们去对比阅读,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篇的时候,参与的孩子都选择了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

其实,我还想就这两篇文章完成的时间来进行对比,同样的春节,不一样的时代;同样的春节,不同的作者,所带来的差异。可是,我发现我不能做到。好吧,那就作罢。只是,好怀念除夕夜晚响彻大地的爆竹声,怀念初一早上在爆竹声中醒来,睁开眼看新年的黎明。那是属于我的春节仪式。

听作文
评论区(初二读后感:北京的春节读后感5_1000字)
内容:
剩余字数:360/360


     :: 正在为您加载评论……


每页10条,共0

版权声明:

1、作文《初二读后感:北京的春节读后感5_1000字》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作文《初二读后感:北京的春节读后感5_1000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4、本页网址:http://www.luxshow.cn/chuerzuowen/35312.html

play
next
close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