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写人作文:怀念林清玄_1500字
-
+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2019年1月23日,当代作家林清玄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震惊!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我原本想在寒假里多钻研钻研他的散文集,便就去书店一口气买了三本《林清玄》,然而隔天他就离开了人世。人啊!谁都不知道明天是怎样的。他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有情有义的人受到了无情的背弃”,是呀,与时间赛跑的他却受到了老天无情的背弃,被扔在了猪年的门槛外,植树的人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初识林清玄这一大人物,是在我家旁边的圆通寺。我们一家来圆通寺朝圣拜佛,拜完后爸爸跟我说:“这个圆通寺来头可不小,著名作家林清玄曾经来过,还因此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散文呢!”当时稚嫩的我还不知道林清玄是个何方神圣。自从我阅读了他的书籍并了解他本人后,才发现这个人真的很伟大。原来我家旁边的圆通寺,林清玄先生来访过,太令我激动了。从此,我便对圆通寺有了莫名的敬仰。
来自高雄的林清玄,一年有半年时间在大陆,我想不单因为他的祖籍在福建。从他所写的文章来看,他非常喜欢旅行,因为他的很多篇文章都是写他在不同地方所看到的不同事物而引发的不同的人生体悟及道理。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光之四书》这篇文章,里面分别是光之色、光之香、光之味、光之触。光之色描写的主旨是:人若是在阳光照耀下,是保持本色还是无恶不作,引人深思;光之香描述的是林先生在南方小镇的一个农田里,闻着阳光下稻谷的香味,但他发现在阴暗地里的稻谷与阳光下的截然不同,意味深长;光之味讲述的是作者在澎湖时候,感叹海鲜类食品经过阳光曝晒后口感要比之前好上几倍,价钱也可以是差到数十倍以上;在光之触中作者举了一个瞎子的例子:他看不见光,别人便告诉他光就像蜡烛,他就摸了摸蜡烛,得出结论,光是长条的物体——有点盲人摸象的意思,为不能看到事物本质者而感到悲哀。经阳光曝晒后的海鲜能变得物超所值,那么经苦难折磨过的人们能变得饱经风霜吗?或许要因人而异。
(二)
林清玄先生走访过世界各地,这是我十分佩服先生的另一个原因。他的文章《最苦的最美丽》中,很明显地能看出自己对苦瓜无私奉献的赞美以及喜爱,甚至将苦瓜比作因慈悲而存在的菩萨,烘托出了其伟大。先生由此还想到了从前穿越台东的槟榔林,高雄的柠檬园,彰化的朝天椒,还有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白玉苦瓜和翠玉白菜。先生真是见多识广,身为同乡人的我感到很惭愧,我没去过作者所描写过的台湾名胜古迹,就连故宫都没去过一次。悲哀!
林清“怪”(1)先生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到自己的父母亲,在其第一次出国时母亲便递给他装有水和庭院泥土的瓶子。原文写了这样一句话:“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那一瓶水土中不仅有着故乡之爱,还有妈妈的祝福,这祝福绵长悠远,一直照护着我。”令我感触非常深。
其实罢,我们家也有类似的行为举止。这不,每当我们准备回无锡,奶奶都会花上很长一段时间,用报纸将盒子包装的物品包起来,再用粉红色的绳子,把四个行李箱捆上一圈,正面反面围一圈,成品就像一个礼物包装似的——精心且细致。在无锡机场的行李转柜上一眼就认得出来,不会产生任何看错或误拿别人行李的尴尬行为。估计她老人家也没想到,当初为了使行李更加稳固怕掉落物品的红绳子也成了我们辨认行李的绝佳“线索”。更会出乎她意料的是,我把那红色的绳子看作是奶奶在我们离开前的煞费苦心。每当到家看到这绳子,便会睹物思人,紧接着的是触景生情,随后便产生了语文应试阅读题中所出现的“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眷念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只给一半分的答案。
也许每个人,离开自己所熟悉的地方,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谋生都会想念之前的生活,渴望回家,这样就有了牵挂。
而林先生也离开我们,去了陌生的地方,肯定也会有更多的牵挂,思念台湾亲人,难忘大陆祖宗。
缅怀先生!希望先生能在完全陌生的另一个世界,继续用笔墨来抒情,用爱启迪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