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读后感:《子夜》读有感_1000字
-
+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文学巨匠茅盾的小说《子夜》,以居高俯瞰的视角,以20世纪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军阀混战、工人罢工的旧上海为背景,社会现实纷繁万状、忽闪忽逝。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
故事的主人公吴荪甫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他出身世家,游历过欧美,学习企业管理方法,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但吴荪甫过于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听他人劝诫,一意孤行,他的梦想覆灭了。
在我看来,吴荪甫的失败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便是他不会为人处事的性格。他手下有一帮得力干将,譬如屠维岳、莫干丞、高升一干人。他们虽不是死心塌地,绝对忠诚地为他办事,但也不会因为小钱小事而背叛他,而吴荪甫却不相信他们,最终不能成事。又比如说杜竹斋、王和甫等众人想与吴荪甫合作,而吴荪甫却认为单凭自己的力量就能使工厂达到顶峰,最终他们只得灰心而走,或冷眼看世,或投奔他人。吴荪甫也因为资金短缺,降低工薪激怒了工人们。
他只想被别人一声一声的叫着“吴三爷”长“吴三爷”短,而不想与别人合作,更不想被别人批评,这就是他自身最大的弱点。
吴荪甫失败的外因有两点,其一便是周围对手的竞争,最厉害的莫过于是赵伯韬了,赵伯韬是他在公债场上的对头,是公债的多头,所谓多头便是从事商品、有价证券交易的人预料货价将涨,而买进现货或期货伺机卖出。相比之下,吴荪甫所代表的空头就要逊色很多了。而赵伯韬又总是想使吴荪甫的梦想不能实现,这使吴荪甫非常气愤,却又因无法解决而无奈。
其二便是时代的限制,这是一个民族工业生不逢时,注定要失败的时代,主要体现在帝国主义和买办阶级的束缚,以及连年的军阀混战。
吴荪甫在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无能,表面的果断坚决背后是胡乱猜疑,充满自信的背后是悲观绝望,胸有成竹的背后是惊慌失措。他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吴荪甫创立产业处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竞争对手赵伯韬又以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为后台,这说明吴荪甫的失败与帝国主义的压迫有直接的关系。他感到无法抵抗压力,无法振兴工业,越发的悲催和消极,底气不足。他既受到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主义的排挤,又拼命的残酷镇压工农群众,这是当时民族资本家的典型特征,也是吴荪甫最后悲剧的客观因素。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若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专制的桎梏,没有罢工的阴影,没有外来的侵略,吴荪甫,这个民族工业的时代骄子,有可能把梦想变为现实。
子夜难行,而有人在前行!
同在这个时代,共产党却是与广大工农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子夜中摸索前进,19年后,鲜红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