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论据:拿什么守护网游少年_750字
-
+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多年以后,人们回溯网络游戏发展史,一定会记得今年9月这个特殊时间点。伴随“最严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规定”的出台,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这道社会治理必答题,有了最严格、最有力的答案。然而最近一张“60岁花甲老太太凌晨三点排位”的网传图片,却提醒我们,如何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落到实处,这场治理考题刚刚开了个头。
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不言而喻,许多家长也是“苦网络游戏久矣”。数据可见一斑。《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当前使用互联网的未成年人当中,有62.5%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其中玩手机游戏的比例为56.4%。“一玩起游戏,眼睛就像‘黏’在手机上。”网络游戏一旦成瘾,不仅严重影响孩子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更容易导致价值观、行为方式的走偏。正因如此,从新修订的未成年保护法中提出“防沉迷”的明确要求,到指导网络游戏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再到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段时长,国家出手不断加码防沉迷的“硬招”,赢来纷纷叫好。
但也要看到,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互联网不那么普及的时代、背着家长和老师去网吧开始,这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缠斗”就“难解难分”,在手机触手可得的当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最近有媒体调查发现,网络上可以通过租号、买号等途径绕过监管无限制玩网游,游戏账号租卖已形成灰色产业链。此外,虽然部分游戏平台设置了“防沉迷系统”,通过实名认证等方式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但仍然有不少未成年人利用网上找到的身份信息绕开系统限制。就拿“60岁花甲老太太凌晨三点排位”这个事来说,该账号曾屡次被判定为疑似未成年人操作,不管是“家长代孩子过人脸”,还是“租售账号代过人脸”,都折射出防止网络游戏沉迷,还需要下更大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