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的作文:诠释文化魅力 传播中国声音_1200字
-
+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电影《哪吒》从中国神话中获得灵感,受到启发,荧屏热映;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使用镜头语言还原了“大唐美学”,收视新高。这些影视作品运营成功的同时,也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与厚重,可谓双赢。将传统文化与其他媒介融合起来,以全新的形式“包装”文化,让传统文化鲜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文化魅力,传播中国声音。
诠释文化魅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有创新思维,赋予其新形式,而非静守,否则传统文化只能是“听说”。就像莫高窟在很多人口中不过是几个山洞,清明上河图也不过是人们眼中的一幅巨幅画卷……优秀传统文化只能成为历史课本里一串模糊的插画。殊不知,那敦煌是无数能工巧匠穷极一生的心血,七百洞窟,三千彩塑,这一切都值得人们膜拜;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都城繁荣的见证,是画家张择端苦心经营的国之珍宝。其实优秀传统文化是需要“被看见”的,需要走进人们心里,文化不能自我抬高姿态,文化首先要被大量的人看见,要有大量的人参与,要由大量的人继续去丰满、去热爱,这样它们才能更有生命力。
我们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新包装”时,要善于借助新媒体等媒介。
我们要善于借助新媒体等媒介赋予文化以新意与活力、情感与温度,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与受众之间形成互动、实现对话、促成理解、建构共识,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所承载的精神意义、价值观等获得广泛共鸣。就像中国古典诗词,若非专业,人们恐难与之靠近。但如此文化,束之高阁,实为可惜。传统文化只有重新焕发魅力,进入寻常百姓家,被大多数人看见,才能成为力量之源、精神支撑。于是我们看到了用心之作《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将经典古诗词配上流行乐,用歌声诠释诗词之美。方式复古,耐人寻味,让人们眼前一亮,心中一喜。曾经深奥难懂的诗词变成了人们口中吟唱的天籁之声,诗词变了样,却被更多的人听见、看见。
传统文化只有“鲜活”起来,与时代融合,才会焕发新的魅力。
2013年,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发现,台北故宫推出了一款印有“朕知道了”字样的纸胶带,作为纪念品售卖,并意外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于是北京故宫开启了故宫文创之路。每一个创意的背后,都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古典与现代之美的碰撞,当然这一切不也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其魅力的诠释?文化被人们看见,传统散发魅力,这才是我们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应有的敬意、担当,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应有的姿态,如此方可传播中国声音,让文明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以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然而新时期我们应如何诠释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