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的作文:愤青误国_2000字
-
+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愤青一般都是标榜自己“爱国”的,经典的爱国愤青是一些只讲奉献,不讲获取的无我主义者。他们的口号是:“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诚然,粗粗地看,这也没有什么错,但是我们要搞清楚这里的“国家”是“国家”还是“祖国”,是政权还是文化共同体。如果是指前者,那么这个“国家”就是公民与政府立约构成的关系,国家首先是为它的国民服务的“服务员”,我们爱它,是因为它为我们服务得足够好。除了人民的目标与理想,国家与政权应该没有任何额外的目标与理想;除了人民的利益,国家更不应该有任何额外的利益,如果有这些额外的东西,我们就有理由问,这些额外的东西是谁说的?是谁想要的?是谁得到的?是谁利用我们弄到手的?
这样看,爱国并不是一种道德问题,而是一个自由的问题,或者说为了自由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之前,是人民与政府的关系,这个关系没有厘清,我们从何处去谈处理国与国的关系?
经典的爱国愤青没有几个不是民族主义的,在愤青的身上,民族主义是内核,爱国主义是外套。内核裂爆,外套膨胀,两者常常形影相随,招摇而过,有时是很迷人的。
早些年邓小平就提出中国“不出头,不争霸”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20xx年,号称“党内一支笔”、“文胆”、“核心智囊”的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表演讲,宣布中国“对外谋求和平,对内谋求和谐,对台海局势谋求和解”,再三强调“中国无意于挑战现存国际秩序,更不主张用暴力的手段去打破它、颠覆它”。国家领导人也在不同场合说到“和平崛起”、“和谐世界”。
这是有道理的啊,也顺乎世界潮流。30年前,中国社会的哲学是斗争哲学,“以阶级斗争为纲”,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斗得人仰马翻,斗得伤痕累累,还觉得其乐无穷哩。现在不同了,现在的哲学是和合哲学,“以人为本”,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不意味着放弃斗争,但斗争绝不会成为目的。
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是审时度势的明智之举,其作用是给中国营造一个比较好的国际环境,避开了很多风浪,让中国有时间和精力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功不可没。现在,中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政治经济发展得不够,与人民的要求有距离,要发展经济,要改革政治,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都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仍然需要韬光养晦。这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更符合百姓的利益。如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千古不改的规律,那么同样是苦,兴中之苦大抵要比亡中之苦要强出一些。
愤青们不管那么多,他们不关注世界文明潮流的走向,一个个扮成“唯武器论者”,满嘴的“铁血腔”,整天嚷着打打杀杀,炫耀肌肉,要“有条件地与西方决裂”,把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摩擦中表现出的文明宽容视为软弱,视为任何人都可以在中国面孔上施以耳光,把外交部说成是“抗议部”。
愤青就是这样,总是站在民族的高度来看中国问题。他们看到的问题总是国际性的,总是有高度的,总是有预见性的,总是有方向性的。因此,他们只看到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无视城乡差距日趋扩大;他们只看到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无视人均仍居世界百名之后;他们只看到经济发展不断加快,无视社会事业缓慢前行;他们只看到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无视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转移视线于国外,不喜欢看国内的问题、民众的生活,上访、躲猫猫、毒奶粉、苏丹红这些“小事”引不起他们言说的兴趣,觉得够不上拿到台面上来说。
愤青就是这样一群喜欢宏大叙事的人。他们只关心国家的未来与命运,“屁民”的事没有人感兴趣,无人问津,只有“外交无小事”。国际上一个小小的摩擦,一个外国元首的一句话也比得上国内民众的养老金没有下落更能牵动他们的神经。他们像一群“看门狗”,“看门狗”对于门内的事情可以毫不关心,以为跟狗拿耗子是一回事——多管闲事。他们的职责是对门外的一切保持警惕,哪怕是有人走过时轻微的一声咳嗽都值得拿来讨伐一番。
这种无视国民的福祉,一心想把国民引入战火纷飞之中的做法,当然可以成就愤青们的“英雄梦”,但遭殃的肯定是普通民众。中国难得30年安稳的日子,他们像是觉得太平盛世已久到无聊了,久到活得不耐烦了,非要整出点事来,才算是有“选择压”。这都安的什么心哪?在我看来,无论多么宏伟的蓝图,多高蹈的口号,也不能瞎忽悠别人去送命。
愤青有一腔热血,但一腔热血就像一把火一样,可以煮饭、取暖、炼钢、拒敌,但用得不好,也可以把大好的财富付之一炬。鲜红沸腾的血在燃烧之后,会变成死灰一堆,像炮灰一样冷寂可怖。
这就是我曾经说过的,愤青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失控,将是灾难性的,这已经是有历史事实证明了的。所以讲,热血青年是最可贵的,也是最危险的。不是我不相信青年人,而是害怕青年人助纣为虐,而且青年人容易助纣为虐。如何让这一把熊熊大火造福而不是造孽,每个人都有义务。